2024年1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了《重庆市水网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水平年为2035年,展望到2050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市水网建设的总体性、战略性顶层设计和可操作性行动策划。《规划》提出“一干多支、一核多点、三塔五引、多源互济”的重庆水网总体布局,到2035年除主城都市区水网率先建成外全市水网也将基本建成。《规划》以防洪减灾、供水工程建设、水生态保护与治理、水网智慧化为重点,构建重庆市水网之‘纲’,织密重庆市水网之‘目’,打牢重庆市水网之‘结’,拟实施各类项目总投资7320亿元,2035年前拟实施5726亿元。”江夏介绍,这中间还包括水资源优化配置3352亿元、洪涝灾害防御1746亿元、水生态保护治理432亿元、数字化智慧化196亿元。
(2)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以卫星互联网为引领的空天信息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行动计划》
2024年3月15日,《重庆市以卫星互联网为引领的空天信息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行动计划》(下称《规划》)正式对外发布。《规划》明白准确地提出到2027年,全市要形成核心产值500亿元规模的空天信息产业集群。在全国率先构建空天地一体化、通导遥深层次地融合的空天信息服务体系,成功创建卫星互联网产业创新中心,全面建成北斗和卫星互联网综合应用先行区,引进培育一批科技型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开发一批战略性核心产品,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核心产值500亿元规模的空天信息产业集群,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空天信息产业基础设施主阵地、原始创新策源地、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地、应用服务新高地。
《规划》明确了主要任务——构建“4231”总体架构,围绕卫星互联网产业筑基、北斗规模应用强基以及构建商业遥感星座、创建卫星互联网产业创新中心4个方面提升基础能力,强化空天信息核心制造业强链补链、空天信息运营服务融合2条产业主线,着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社会民生、西部陆海新通道3个重点领域的空天信息应用,打造1个空天信息产业园,聚力实施10项行动。
(3)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便捷超充行动计划(2024—2025年)》
2024年4月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便捷超充行动计划(2024—2025年)》(下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指出到2025年底重庆将建成超充站2000座以上超充桩4000个以上。
主要措施,合理选址布点、加快先进的技术应用、优化建设时序、推动成渝协同。持续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全方面覆盖沿途城市城区、大型乡镇(街道)、旅游景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完善数字捷充平台。加快重庆市数字捷充平台建设,引导全市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全量接入,实现捷充平台“一键找桩”,让市民体验更智能的充电服务。强化电网企业支撑保障。持续推动配电网规划与超充站布局规划融合衔接,适当超前建设配套电力设施,满足超充站用电需求。提升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水平。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提高电网调峰调频、安全应急等响应能力。
(4)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24年市级重点项目实施有关工作的通知
2024年4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24年市级重点项目实施有关工作的通知。正式对外发布2024年市级重点项目名单(包含重点建设项目、重点前期规划研究项目),并提出了工作要求。从行业领域看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包括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文化强市、民生保障七大领域。实施现代产业体系项目403个,年度计划投资1054亿元。实施内陆开放高地项目74个,年度计划投资1449亿元。实施新型城镇化项目429个,年度计划投资1504亿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31个,年度计划投资119亿元,包括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200万亩、合川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公路等项目,将加快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改善生活条件、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生态环保项目53个,年度计划投资122亿元。实施文化强市项目47个,年度计划投资49亿元。计划开工涪陵中国水文博物馆等项目,加快建设巫峡神女景区5A创建提质等项目,以推动文化设施提质升级、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实施民生项目152个,年度计划投资239亿元。
从建设阶段看建设项目保持滚动接续的良好态势。其中,计划年内完工275个、年度计划投资633亿元,续建项目572个、年度计划投资2694亿元,新开工项目342个、年度计划投资1209亿元。从投资类型看政府投资建设项目505个,年度计划投资2649亿元、同比增长24.1%,集中在基础设施、城市更新、民生保障等行业领域;企业投资建设项目684个,年度计划投资1887亿元,集中在现代产业、高速公路、能源等行业领域。
(5)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重庆市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水平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2024年4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重庆市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水平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6年12月31日。《措施》共分四部分共16条。
西部陆海新通道以重庆为运营中心,各西部省区市为关键节点,利用铁路、海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向南经广西、云南等沿海沿边口岸通达世界各地。16条政策措施围绕支持出海出境大通道发展、培育壮大通道经济、加强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优化口岸物流营商环境四个方面。重庆将逐步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质效,开行重庆至北部湾港、湛江港、洋浦港等港口的铁海联运班列;协同各方加密钦州港至新加坡港海运航线,实现“天天班”。第一,支持出海出境大通道发展。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质效;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第二,培育壮大通道经济。推动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建设;服务“渝车出海”;支撑“产业跟随”;带动“原料进口”。第三,加强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加强物流网络建设;推进物流枢纽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通道数字化标准化建设。第四,优化口岸物流营商环境。加大物流经营主体培育;降低口岸物流费用。引导口岸场所经营单位降低口岸作业费。支持对在重庆铁路口岸海关查验无问题的外贸企业,免除吊装、移位、仓储费。;提升金融服务支撑作用;提升税收服务通道建设能力。支持打造一站式陆海新通道税收服务平台。
(6)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印发《关于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构建新型为农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
2024年4月16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构建新型为农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总体要求部分明确按照“1131”架构推进“三位一体”改革,围绕1个总体目标,建设为农服务能力西部领先的全国“三位一体”改革示范区、联农带农富农新样板;构建1个服务体系,以农合联为大平台的农业农村大合作、大服务、大产业全面发展的新型为农服务体系;一体推进生产、供销、信用3大服务;抓住数字化改革赋能1个关键变量。
2024年,新型为农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为农服务能力显著地增强,市和涉农区县农合联全部建成,组建乡镇(街道)农合联100个以上,围绕“3+6+X”农业产业集群组建市级产业农合联3个以上。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规模达到1000万亩次,建成农村流通网点1000个,撬动金融机构投入“三农”信贷资金达到300亿元。到2027年,全市农业产业服务高质高效、农村流通服务全方面覆盖、农村金融服务方便快捷、农民群众可感可及的新型为农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全市组建农合联400个、建成为农服务中心400个、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规模达到2000万亩次、建成农村流通网点6000个、撬动金融机构投入“三农”信贷资金达到500亿元。
关于一体推进生产、供销、信用服务和数字农合联建设等具体措施。一是全方面推进农业生产联合合作。推动农村市场主体联合发展,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打造“强村公司”,推动农合联会员与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交叉入股、合作联营,紧密利益联结。二是大力推进供销服务深层次地融合。推动流通设施共建,开展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加强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建设,分层分类补齐物流设施短板,实施供销合作社县域流通网络提升行动;推动流通渠道共用,整合农村流通服务资源,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的双向流通网络,拓展农村客货邮服务,打造“一站式”村级站点;推动农产品品牌共育,引导农合联会员全面参与公用品牌建设,全力发展“村村旺”等本土农村电商品牌;强化重要物资保供,提高农合联服务粮食生产安全和重要农产品应急保供能力,加强农资经营网络建设,完善重要节点和粮油主产区农资仓储设施。三是创新推进信用服务协作联动。四是着力推进数字化改革赋能。建设数字农合联,明确将“经济·村村旺农服通”作为农合联数字化服务平台,加快涉农应用场景开发;聚合涉农数据资源,推动涉农政务数据、农合联服务管理数据、市场主体经营服务数据资源归集、加工、交换、共享;推动农合联会员生产、供销、信用等服务全面融入全市“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将生产用地引入农地“一张网”、信用评估纳入农信“一本账”、农业社会化服务进入农事“一张网”、农产品品牌加入农品“一码通”。
(7)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推进“邮运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
2025年5月1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推进“邮运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计划到2027年年底,全市具备条件的区县实现“邮运通”模式全覆盖,全面服务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柑橘、中药材、脆李、榨菜、花椒等特色农产品畅销全国,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邮运通”新业态新模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一是推动共建共享,健全“邮运通”寄递物流网络。二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丰富“邮运通”服务功能。三是推动规范发展,创新“邮运通”运营机制。四是加强政策保障,支撑“邮运通”长效发展等四大方向。同时还明确了建立健全寄递物流体系、助力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村电商融合发展、打造“邮运通”品牌、强化信息相互连通、强化土地资源保障、加强金融支撑等15项重点任务。
1月8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主持召开市政府第27次常务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预算报告,听取安全生产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汇报,审议以卫星互联网为引领的空天信息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行动计划。
会议强调,要立足我市卫星互联网先发优势,推动通导遥融合应用,加快打造空天信息产业基地。要抓产业龙头,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进一批关键企业和重点项目。要抓园区载体,完善园区服务配套,加强产业培育。要抓场景应用,围绕北斗规模应用,加快推出更多应用场景。要抓生态打造,办好产业生态大会,组建产业联盟,扩大产业影响力。
袁家军在会议中强调,以数字重庆建设引领全面深化改革,深刻把握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体系、路径和政策,聚焦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聚焦推动重庆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加快实施“智融惠畅”工程,找准工作发力点,蹄疾步稳推动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为建设金融强国贡献重庆力量。
袁家军强调,要加强多个关联“一件事”向“综合场景”集成,实现由点上突破向面上拓展。要实现三级治理中心重大多跨场景破题发力,加快打造跨“6”贯“1”的多跨场景,支撑六大系统综合场景贯通运行,大幅度的提高智能感知能力、数据服务接口能力和数据共享协同能力。要持续推进六大系统“一件事”应用开发,汇集重大改革需求、提出重大改革任务、推进改革系统集成,以重大应用支撑重大改革,以重大改革塑造重大应用。要提升平台底座“一件事”和综合场景赋能支撑能力,迭代完善综合应用场景支撑体系,探索运用大模型技术和手段,努力形成更多一体化综合应用成果。基层智治体系要承接贯通市级成熟应用,结合机构改革完善跨镇街、跨村社、跨网格调度指挥和协同联动机制,推动“区县—镇街—村社—网格”事件高效流转处置。
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一把手”抓数字重庆建设,逐步加强专业化培训,在实践中促进学习、交流、提升和创新,按照最快系统部署、最小投入代价、最佳实战效果、最大数据共享的要求,突出工作实效,加强统筹管理和综合评价,加快打造数字重庆实用实战标志性成果。
2月2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主持召开市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研究逐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明确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美丽重庆建设,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要扎实推动高水平生态保护,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保障环保投入只增不减,强化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举一反三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
要扎实推动高水平科学技术创新,培育创新平台,提升产业能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扎实推动高水平协同联动,纵深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促进成渝中部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强化能源保障,加快实施重大水利项目,增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能力。
3月18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主持召开市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会议强调,充电基础设施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市制定实施新能源汽车便捷超充行动计划,加快构建以超充为主体、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各区县各部门要抢抓窗口机遇,强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适度超前布局,满足多样化快充需求,缓解“充电焦虑”,助力打造便捷之城。要提速建设,细化建设目标,完善配套措施,严格打表推进,加强考核评比,确保如期完成超充建设任务。要打造生态,构建“超充+快充+便充”的充电生态,统筹“充储配”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月18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主持召开市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强各类规划与总规衔接,把总规明确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具体化。要牢牢守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锚固高水平发展的空间底线。要在营造环境、改善服务方面下更大功夫,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优化公平竞争环境。还研究了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安全生产和消防等工作。
(1)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2024年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云南省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实施养老服务保基本工程.加强失能失智照护养老机构建设。聚焦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刚性需求,重点扶持发展以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为主的护理型养老机构。新建或改扩建原有公办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等为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机构;新建、改扩建公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80%。到2026年底,力争每个州、市至少建有1所州市级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机构,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1所县级失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全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机构。深入推动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满足广大中低收入家庭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各县、市、区要制定政策措施,清理、腾退一批闲置的厂房、学校、医院、宾馆、办公用房等设施,用于养老服务。凡利用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下的独栋建筑或内部楼层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的,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前提下,可不出具近期动迁计划说明、临时改变建筑使用功能说明、环评审批文件或备案回执。对无法完整获得旧房历史资料的项目,可利用房屋建筑结构安全方面的鉴定报告替代原始资料。
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扩面增效工程。严格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规划设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老龄化程度较高地区应适当上调标准。严格落实城市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按照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老旧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没有养老服务设施或设施未达到标准的,所在地县级政府应当通过新建、补建、购置、置换等方式因地制宜补齐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开展城镇配套养老服务设施专项治理,全面清查2014年以来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情况,对清查发现的问题于2026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改。
优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盘活各类闲置资源,依托和整合现有公共服务设施,通过新建、改建、与社会力量合建等方式,在街道建设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等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在社区建设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或日间照料中心,具备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行、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服务功能。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公建民营的方式运营公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承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职能。全力发展老年人急需的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急、助行、助购、助学、助乐、助聊等“十助”社区养老服务,进一步扩充和下沉老年大学资源,推动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实施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加快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因地制宜统筹改扩建现有乡镇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选择区位优势显著、床位数量较多、基础条件较好的敬老院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为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使其具备基本的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护、医疗护理、康复服务能力和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等综合功能。整合优化后闲置的乡镇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根据自身的需求转型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
(1)省政府党组书记、省长王予波主持召开省政府党组第30次(扩大)会议、省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
2024年1月3日,省政府党组书记、省长王予波主持召开省政府党组第30次(扩大)会议、省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会议要求,要坚定不移抓企业、抓园区、抓平台、抓改革、抓创新生态,加快创新型云南建设,审议通过《云南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云南省消防技术服务管理规定(修订稿)》。
(2)省政府党组书记、省长王予波主持召开省政府党组第40次(扩大)会议、省政府第32次常务会议
2024年4月29日,省政府党组书记、省长王予波主持召开省政府党组第40次(扩大)会议、省政府第32次常务会议。会议指出,会议强调,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逐项研究政策措施。要把握路径、突出重点,落实“六个坚持”的重要要求,用好“因地制宜”科学方法论,为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作出云南贡献。要逐步做好抓项目促投资工作,树牢大抓产业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导向,提高政府投资效益,促进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有力支撑经济发展。要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强化电力保供,坚持优电优用原则,把度电效益导向落实到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全过程。
为贯彻落实《数字西藏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加强西藏数字政府建设,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以信息化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西藏自治区政府制定《西藏自治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
《实施意见》聚焦“整合”,构建大卫生大健康发展格局。重在推进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在农村地区以县域为单位建设医共体。县级党委、政府发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主体责任,在编制使用、人员招聘调整、绩效考核等方面赋予医共体更多自主权。持续推进医疗卫生乡村一体化管理。推动医防融合。以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管理为主要内容,优化公共卫生服务,对孕产妇、婴幼儿、学生、职业人群和老年人等开展针对性的健康促进和预防保健服务。鼓励县级藏医院参与医共体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中(藏)医馆建设,实现基层中(藏)医药服务全覆盖。加强中(藏)医药文化传播交流。
2024年5月18日,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任维主持召开政府专题会议。会议研究我区“十四五”时期农村公路建设和公路建设项目智能化招投标有关事宜,听取G219线墨察项目复工情况。任维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工作,切实加强地区间、部门间协作,全力推动我区交通运输事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到2025年实现100%的乡镇和90%以上的行政村通硬化路”目标任务。着力构建工程领域招投标“一张网”“一平台”格局,全力提升我区建设项目智能化招投标水平。严格做好G219线墨察项目复工方案审核把关,逐步提升防灾避灾设施安全系数。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